
根据海关总署及行业研究数据,2024年中国高端聚合物材料的进口量将继续呈现增长趋势,特别是在聚烯烃弹性体(POE)等特定品类上表现显著。具体来看,2024年POE的进口量预计将超过78万吨,同比增长12.7%,而国产化替代进程仍未完成,进口依存度高达95%。
POE的主要进口类型为陶氏的4C与8C产品,值得注意的是,尽管4C因全球供应过剩导致价格大幅下跌,8C的价格则受到海外装置检修的支撑,保持相对稳定。2024年5月,POE的进口均价为2098.53美元/吨,同比减少26%。
在茂金属聚乙烯(mPE)方面,2024年的进口量预计达到272万吨,占国内表观消费量的90.7%。虽然国内mPE产能有所增加,当前仍然显著依赖于埃克森美孚、陶氏化学等国际供应商。预计随着国内茂金属聚乙烯产业的进一步发展,未来进口依存度将逐步下降。
聚酰亚胺(PI)进口量维持在2.3万吨,依存度约为85%。技术难点集中在高温缩聚工艺及纳米分散工艺上,高端市场仍被外资品牌如杜邦公司主导。随着国内企业的技术进步,预计2024年PI膜需求将持续激增。
进口聚醚醚酮(PEEK)约1.2万吨,依存度达80%,高端市场仍依赖欧美和日本企业,而光学级聚酯(PET)基膜的进口量达到45万吨,依存度为75%。
其他如乙烯-乙烯醇共聚物(EVOH)和超高分子量聚乙烯(UHMWPE)也显示出高依赖进口的趋势,分别为3.5万吨和8万吨,尤其在航空航天和医疗器械领域的应用需求推动市场增长。
整体来看,虽然新兴企业在特定技术领域上取得了突破,但中国在高端聚合物材料的生产上依然面临诸多挑战。未来政策支持和技术突破或将促进国产替代进程,加快国内高端材料市场的自给能力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